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作物育种、作物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作物生产与规划、作物品种选育与改良、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行政、涉农企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系统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作物新品种选育、作物栽培管理、耕作制度设计、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作物育种、作物生产、农田规划设计、农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
1.掌握遗传学、农业生态学、作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学和农学学科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具有作物新品种选育、作物生产与调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4.了解作物新品种发展、农田作物生产、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
5.具备初步的与大田作物生产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作物学
课程设置要求:
本专业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5门,总学分不得少于73学分。其中必设课程9门,共计44学分;选设课程不得少于4门,不得少于26学分。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
必设课程及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3门(9)、植物生理生化(4)、普通遗传学(5)、植物保护通论(6)、土壤与植物营养(6)、作物栽培学(6)、作物育种学(5)、耕作学(6)。
推荐选设课程及学分:外语(7)、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4)、植物生物技术导论(4)、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5)、农业生态学(4)、种子学(5)、作物安全生产原理与技术(2)、农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5)、作物化控与原理应用(2)、农产品营销学(4)。
选设课程设置要求:无
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普通遗传学(1)、作物栽培学(1)、作物育种学(1)、耕作学(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1)、种子学(1)。
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选题范围限于农学专业涵盖的所有领域,选题内容为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论文体裁可为研究型论文、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
其他说明:
参加本专业相关课程学习需具有化学、生物科学等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
农学“学分认定转换”项目(1+X)转免规则
项目证书课程实行整体认证制,不对单一项目证书课程进行成果转换。考生须取得同一级别项目证书全部课程的合格成绩后,再按照项目证书课程替代管理办法完成学习成果转换,免试时段同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免试办理时段。
取得项目证书后免考课程如下:
证书名称 | 专业名称、代码及层次 | 课程代码 | 自考课程名称 |
智慧农业职业能力证书(中级) | 农学 W090101 专升本 | 02679 | 种子学 |
13617 | 耕作学 | ||
13618 | 耕作学(实践) | ||
14772 | 作物栽培学 | ||
14773 | 作物栽培学(实践) | ||
02666 | 普通遗传学 | ||
02667 | 普通遗传学(实践) | ||
02672 | 作物育种学 | ||
02673 | 作物育种学(实践) |
注:项目证书取得时间须晚于考生自考注册时间,否则不能用于学习成果转换。
农学(1+X)培训服务费用
按照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人才测评中心四川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方”)的有关规定执行,由项目方授权的指定机构统一收取。
农学(1+X)考试
“学分认定转换”项目(1+X)考试时间与省考(时间为每年1月、7月)同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人才测评中心四川项目办公室分别负责组织实施。
农学(1+X)项目证书颁发
选择学分认定转换项目(1+X)并通过项目考核的考生,由项目方颁发相关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