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升本)
专业简介
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精算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进行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管理以及各类金融服务。例如:债券、基金的投资前景分析,股票、投资的风险评估,汽车、房子的抵押贷款,企业破产时的资产清算等。 关键词:基金 债券 股票 贷款
主干课程
《税收学》、《贸易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金融学》、《政治经济学》、《金融计量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谈判模拟》、《金融会计学》、《精算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信用、城市经济、电算会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航空经济、经济计量、金融与会计、能源经济管理、企业财务会计、金融服务与理财。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 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 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深厚,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国 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政府 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 人才。
培养规格
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
1、熟练掌握1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第一外语非英语的,如开设第二外语,应尽量开设英语。
2、具有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方法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
3、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分析和论文写作。
(2)专业知识
1、牢固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
2、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发展演进、学派差异及争论重点。
3、熟悉经济学理论运用的市场环境、政策依据和政策效果。
4、了解经济学理论发展前沿和实践发展现状。
(3)其他相关领域知识
经济学类专业人才所从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业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综合性,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因此,根据具体专业属性还需熟悉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人文学科、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
(3)具有将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利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就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持续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3)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4)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专业必修课程采取“4+4+X" 模式,第一个“4" 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 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学分,学分统计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中,但不重复统计。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左右,且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学校可根据培养目标提供备选课程供学生选择。鼓励将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但学生不能只在一个模块中选课,应在多个模块中选够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15学分左右。任意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备选课程。
鼓励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供学生选择。提倡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定和学分认定制度。
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
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开设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或环节。教师应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活动。同时,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专业实习方向
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二: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
三: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四:管理类职位
职业概况: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首先谋得的管理职位大都是一线管理人员,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五:银行从业人员
职业概况: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银行业工作,比如开发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外资行分支机构等,也可以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或银监局等监管机构。
六:证券、信托、基金等从业人员
职业概况:进入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最好考些资格证书。如:CFA、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
就业方向七
其他(教师、公务员等)
毕业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 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6.具有能初步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