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9:30,智能制造学院在德伍楼3327室召开了课程思政建设总结汇报会,学校党委书记李劲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玲、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罗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贾玉英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刘铁鹰受邀出席会议,学院党总支书记柳会、院长李刚俊、党总支副书记蒋娇龙、副院长谢志萍以及3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刘佩森和郑向华老师分别汇报了《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材料力学》课程政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刘铁鹰老师回顾了2018年年初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师与智能制造学院(原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携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历程,表示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始于偶然、成于必然,离不开学校和学院领导们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参与老师们的奉献精神、离不开优秀团队的打造、离不开参与老师们扎实工作作风,更需要良好工作机制的建立,才能更系统、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玲以“心知所向,素履以往,潜心育人,润物无声”表达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感受,希望在马院和智造学院两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一种常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专业课的教学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好学生。
李劲松书记在讲话中对2019年智能制造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智能制造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和《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材料力学》入选省教育厅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拟认定名单(正在公示)表示热烈祝贺。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分享了自己本科和研究生学习经历和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指出教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高育人思想认识,要认识到教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更应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课程思政建设应促进学校特有文化形成,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这种特有文化,并用好这种文化精神去影响学生。要求教师应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年轻老师要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不让思维固化,设立职业生涯目标要与时代需要和国家发展相适应,工作要对标高标准,要有到鲁班门前摆弄斧头的勇气和思想。寄语智能制造学院及全体教师要与时代共振,与祖国同行。

柳会书记和李刚俊院长代表学院作了表态发言。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使命意义,让“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并外显于行;将严守意识形态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四有”好老师;将以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单为契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三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