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加速,首选“医护、养老、康复保健专业学习”就业路畅通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成都经测算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4.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15%以上。
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老龄事业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对于疾病、医疗保健、养老护理、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必将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就业、创业机会。根据国外经验初步估算,2020年和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可能增至4000万人和7800万人。如果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3:1的比例配备,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增加医护、养老、康复保健专业就业岗位1000多万人。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已经得到国家重视,早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2005年民政部又下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医疗、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
《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2017》指出:“每年我国养老金的支出都在增长,平均每年增长高达22.84%。从医疗保障制度上看,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17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我校全面深入推行“产教结合、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孝和育人”与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及专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将“德技并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学校调整优化护理专业培养方向,探索将护理专业向养老护理方向适当倾斜。全校各专业均扩展增设融入康复理疗、养老护理、心理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操作知识,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设创伤急救、营养膳食、心理疏导等教学大纲要求外的操作技能课程。抓好学生技能竞赛,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全面提高。
选自:成都华大医药卫生学校
校团委·学生会择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