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8教育网首页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物联网应用技术 学前教育 汽车运用与维修 会计

学校信息

所在地区:四川/宜宾市

会员级别:学校用户

我的勋章: [学校档案]

在线客服:

学校名片

【温馨提示】来电请说明在028教育网看到我们的,谢谢
更多学校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新闻中心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发布时间:2024-01-19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1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制

2024年1月

前  言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座落在革命先驱李硕勋、共和国第四任总理李鹏的故乡——高县县城庆符镇。学校创建于1976年,是高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学校,在200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弘工匠精神,育感恩之人”为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升学就业双轮驱动,不断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高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学年,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23 年度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办学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开办学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目 录

-2

-3

-4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本年度,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来宜宾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弘工匠精神,育感恩之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升学就业双轮驱动,不断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高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学年,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23 年度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年度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6年,是高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在200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前身为高县怀远职业中学校,2009年更名为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年度,学校得到生均经费和中央专项资金共计1905.32万元。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2350平方米,建筑面积48226平方米。

    (二)学生情况

   本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4166人,学生巩固率为94.72 %,毕业生1336人,男女比例约为1.484 :1。学生主要集中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学校生源98.2%来自于宜宾市,1.8%来自于宜宾市外。招生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共招收1423人。

-5

    (三)教师队伍

    本年度学校拥有教职工262人,专任教师254人,副高级讲师65人,讲师54人,双师型教师55人。本科244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96.1%;专科及以下10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3.9%。

表1-2  教师队伍情况

教职工总数

专任教师数

高级讲师数及在专任教师数的占比

讲师数及在专任教师数的占比

双师型教师数及在专任教师数中占比

本科学历数及在专任教师中的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262

254

65

25.6

54

21.2

55

21.7

244

96

    (四)设施设备

    本年度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1334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场所覆盖专业12个,校外实训基地26个,覆盖专业10个,录播教室1间,校内实训室60间,校内实训实践工位1705个。生均用地面积17.36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1.57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资产值3202.11元,生均实训工位0.41个,纸质图书11.72万册,生均纸质图书达到28.13册,数字资源20册。学校校园网出口总带14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Mbps,学校教学用计算机724台,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为17.4台。

    二、人才培养

     学校以“就业有门,升学有道,创业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为导向,积极开展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开展校级学生技能大赛,积极参加省、市、县级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一)学生素质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弘工匠精神,育感恩之人”为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合格技术人才。本学年学生文化基础课合格率达到96.5%,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8.3%,体质测评合格率达到91.17%。所有未合格的学生,经学校组织进行强化训练后补考,所有课程合格率达100%,毕业率达到100%。

-6

     (二)在校体验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后勤保障和人文关怀。教学处牵头对在校生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育人满意度达95.43%,课外育人满意度达95.43%,思想政治工作满意度达96.71%,公共基础课程满意度达95.75%,专业课教学工作满意度达97.07%;德育处牵头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96.6%;招生就业处牵头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近三年毕业生满意度达9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

     (三)资助育人

    学校严格落实中职教育资助政策。一是全面落实中职阶段免学费政策,住校生每学期交住宿费220元。二是高一、二年级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月按时通过社保卡发放助学金,平均每人每月200元(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三是对128个困难家庭学生给予了生活帮助,共计资助12.61万元。全年财政通过免学费和助学活动,受益学生达9147人次,投入资助资金1008.82万元。

     (四)就业质量

    学校遵循“学生愿意,家长同意,学校批准,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的原则,实施“招就处总负责、专业部介入、班主任协助”的工作体系和“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日常化、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推荐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基本做到了量才选岗、对口就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确保学生有较高的就业质量。

表2-2毕业学生总体就业统计

年度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初次就业起薪(生均)

2022

1047

98.85

86..34

3900元/生

2023

1261

94.38

89.14

4048元/生

表2-3-1毕业学生分专业就业统计

年度

纺织文化艺术财经类

旅游大类

电子与信息大类

就业数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就业数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就业数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2022

174

151

86.78%

98

89

90.81%

358

325

90.78%

2023

137

129

94.16%

219

201

91.78%

483

463

95.85%

表2-3-2毕业学生分专业就业统计

年度

装备制造大类

交通运输大类

教育与体育大类

就业数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就业数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就业数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2022

72

56

77.77%

129

84

65.12%

216

199

92.13%

2023

104

86

82.69%

161

124

77.02%

157

151

96.17%

     (五)升学情况

    2023年,在“党建+高考升学”模式的引领下高考升学取得新突破,本科上线127人,专科上线929人,相比上学年本科上线人数增长44人,专科增长36人。

-7

    组队参加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5个;参加宜宾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7个,总积分排名全市第三名,团体一等奖。组队参加市、县级科技创新大赛,荣获县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荣获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组织86名学生参加1+X证书(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77人合格,合格率达89.53%。

     (六)职业发展

    学校设有招生就业处、教学处、督导室等机构,构建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评价的反馈体系,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调研、毕业生追踪等环节,形成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水平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测量与评价办法,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招生和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

    学校2023学年下发调查问卷300余份,就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85.6%。

    学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尤其是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好评。

    三、教学改革

    (一)教育教学改革  

   1.规范课程设置

   在课程建设上,力求做到“三个贴近”:课程设置贴近岗位需求;教学过程贴近生产实践;教研教改活动贴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严格按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创新办学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学校采取普职融通、中高职贯通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拓宽了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一是与高县中学进行普职融通合作办学;二是学校继续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了五年一贯制人才贯通培养;三是与上海文峰集团、成都八依烹饪学校等企业联合办学;四是与宜宾朵唯、宁波燕翔教育共建实训基地,实施产教融合,做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3.加强教学管理

    按照《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条例》,专业部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检测、出勤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量化评分,教学处抽查专业部检查情况,所有检查结果与教师们的绩效工资紧密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督导室,坚持每周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巡查督导,对每位教师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并反馈情况,按《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考核办法》予以考核,确保了教学秩序的正常。

    4.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严格按上级要求统一组织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课程的市级抽测,上级未统一安排的科目,学校采取“逢教必考”的原则,所有科目纳入期末考试,所有考试的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依据。

    5.强化教科研管理与建设

   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形成科研体系,切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2023年在研省级课题3项(其中立项1项),在研省级课题子课题5项(结题4个)。每学期期初召开教研组会,学习本期教科研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每月一次的教研组常规例会,落实和督促、检查相关教研组工作,规范教研组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和公开课观摩,学期末将各教研组的所有资料汇总成册,并作为考核的依据。

    (二)专业动态调整

    根据2021年教育部新版专业目录调整要求,学校开设有机械加工技术、会计事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文秘、中餐烹饪、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12个专业,本学年成功申报3个新专业(中西面点、动漫与游戏制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并于2023年秋期进行招生。学校通过教师企业实践和企业调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力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学校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通过教师企业实践和企业调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力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建设工业机器人、航空旅游、中餐烹饪3个实训基地,加强相关专业的实训、实践教学。

    (三)教师培养   

1.以学为先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暑期集中学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特别是本年度信息化2.0培训考核全面推进,所有参训教师全部通过考核,通过率达100%,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8

-9

 

2.建立标准

    一是确定教师基本功“31811”要求:三字、一画、八基本、一驾驭;二是教师信息化水平;三是教师专业技能;四是坚持落实教师三年成长行动计划;五是树立职业教育理念。

3.坚持教研

    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教学研讨工作,学校校级领导全程参与指导和督促所联系专业部的教研活动。每学期末专业部将各教研组的公开课、课题、集体备课、作业检查、备课检查等资料汇总成册,作为考核的依据。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处、专业部、教研组开展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展示和专题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强化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确保教研工作有实效。

 

-10

4.名师骨干

    学校目前有两个四川省鼎兴名师工作室宜宾工作站和一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4人;市级名师工作站成员6人。学校成立名师骨干工作领导和考核小组,全面负责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现有高县英才项目高州名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县级骨干教师11人。

5.青蓝工程

    学校现有教职工262人,其中40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比72%(188人),3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53%(140人),30岁及以下教师占比36%(94人)。40岁及以下青年教师中,文化课教师占比32%(60人),其余皆为专业课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属于非师范专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培训,对教育教学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学校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开办青年教师读书班,邀请专家教授到校(线上)开办专题讲座,推荐本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经验交流,所有学员必须写好计划,采取师徒“一对一”的结对子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争取一年基本合格、两年明显进步、三年站稳讲台、四年及以后争当骨干。

-11

6.双师建设

    学校一向重视“双师型”工作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人,双师型教师有55人(在专任教师中占比21.7%),分布不均匀,电子、机械、汽修、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相对多一些,部分专业没有双师型教师。从文化课和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所占的人数来看,专业课教师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文化课教师;采取“1+X证书试点”“第三方技能鉴定”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考取各种技能等级证书,搭建多项平台让教师参加各种大赛活动,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大力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四、服务贡献

    (一)社会服务

    学校招就处在全社会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的大环境下,不畏艰难,紧跟各级党委和政府步伐,在努力抗击疫情的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复工复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振兴经济的号召,积极主动与乡镇、社区寻求合作,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及场地设备等有利资源,为社会培训各行业急需人才。2023年度,学校开展了两期劳务品牌培训,培训合格74人;开展了三期返乡创业培训,培训合格76人;职业培训合格总人数150人。为创业者提供了学习平台,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对口支援

    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对口帮扶嘉乐镇长丰村,现有帮扶对象43户。为落实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工作,学校按要求及时更新调整了因工作变动调出学校的帮扶人,并做好新结对帮扶人与帮扶脱贫户衔接工作,真正做到结对帮扶不“脱节”。按照脱贫户每半年走访一次、监测户每月走访一次的要求,学校今年集体组织走访帮扶共计3次。集中入户了解帮扶对象生产生活情况,收集脱贫户困难、诉求,宣传党和国家相关帮扶政策,全年投入资金1万元。

-12

 

    (三)服务抗疫

 

    本学年学校积极落实上级有关疫情防控相关要求,181名教师参与志愿服务791人次,学校作为备用应急隔离点,把教学楼会住宿楼腾空供相关部门使用,坚持抓好日常教学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校园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倡导师生员工积极抗疫,同时组织党员教师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五、文化传承

    (一)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德育教育与课程的融合,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

     (二)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两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课堂实践教学标准,完善岗位实习要求和管理制度。通过实践强化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岗位实习、自主学习、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

     (三)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绿色学校”“校园早读”“教室、宿舍文化建设”“四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园艺术节”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优秀职高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级”“优秀教师”“巾帼英雄”等优秀师生的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入团积极培训、主题团课培训、志愿者培训及活动、学生会干部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代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作为,示范育人。通过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仪式活动、主题教育,集合学校工作开展安全法治教育、演练和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活动育人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师生校园生活。通过拉练、专业部师生篮球联赛、“朵唯杯”篮球联赛、冬季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等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奋力拼搏的精神;通过厨艺比赛、各类作品制作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和成就感;通过升旗仪式、团队活动、“庆中秋国庆”双节活动、“12.9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五)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关心帮扶“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健康》等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建立心理辅导室,规范心理咨询流程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态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励志教育、挫折教育。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加强心理障碍学生关心关爱,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共计开展团辅8次数,学生340人。

-13

 

    (六)品格养成树品质

   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通过专题培训、网络教研、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培训、专家讲座、以赛促学等方式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和能力。

   一是通过细化分工、层级管理、促优扶弱等形式落实常规管理;二是通过坚持巡视、完善记录、加强督查、跟踪反馈的方式提高工作完成质量。通过德育队伍,抓好学生德育常规养成。以“抓常规、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制度,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师习惯养成》和《学生习惯养成》;通过国旗班、主持部、广播站、健美操社团、篮球社团、志愿服务队、文明监督岗等组织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教师培训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既使学校常规管理质量稳中有升,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多彩活动展风采

   学校以“123”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为主线,以固定德育活动和分层德育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修责任心、立民族志、做职业人”三个核心素养。通过固定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应急演练、安全法治教育、健康教育、大课间、志愿服务活动、心理危机学生辅导、社团活动)和分层德育活动(全年以时间为线分为生命生态季、文明礼貌季、亲近自然季、舞动青春季、毕业感恩季、社会实践季、入学教育季、传统文化季、活力运动季、爱国主义季),开展公民素养、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传统文化、职业规划、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六、国际交流合作 

   我校暂未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七、产教融合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与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宁波大众、南京大众、舜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文峰集团、成都八依食尚烹饪技术培训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完善了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在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专业技能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方案制定、方案落实、学生安全、就业追踪工作。本年度学校派出158名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到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参加实践学习,通过该平台,学生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很多就业单位争相要人,学生就业情况非常好;派出149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到舜宇光电参加实践学习,通过该平台,学生能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生产操作工作,在专业技能上有了显著提高;派出195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到普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参加实践学习,通过该平台,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派出40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到延锋安道拓公司参加实践学习,33名学生留任企业工作,其他学生通过单招考试考入大学。

表7-1 2022-2023学年校企合作单位

-14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在本年度共安置学生542人,其中机电专业149人,汽车维修专业158人,计算机专业195人,服装专业40人,根据追踪反馈的情况,学生实习情况良好,用人单位比较满意。

-15

-16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在原有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巩固和强化了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工作,在统一领导下,进一步细化分工,强化工作协同。本学年,我校参加了南溪机电职教集团、宜宾市蚕桑产教联盟,各成员单位与委员会之间紧密协作,多次沟通交流,走访合作,科学研究课程设置与开发,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与先进技术互通,职业教育和企业生产双升级。

    集团以“校企合作共育专业人才,工学结合提高培养质量”为中心,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协同和校企共融。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技术、人才、课程等多方面的桥梁,真正意义实现共融共通、无缝衔接。一年中学校与企业共计走访交流近10次。

    八、发展保障

    (一)党建引领

   1.加强政治建设方面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以集习自学、专题宣讲、开设宣传专栏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二是认真落实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党总支、各支部制定详细学习计划,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设立了党员示范岗7个,党员责任区43个,组建了4支党员先锋队,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收集到26条建议,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10件,学习胡德容等8名教师的先进事迹。

    2.服务保障中心大局方面

   一是党建引领,强课堂教学、强大赛指导,广大党员教师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对口高考、技能大赛成绩优异。2023年本科上线127人,本科上线人数位列全省中职学校第六名,专科上线929人。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5个;参加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总分排名全市第三名。

   二是坚持抓好宣传阵地建设,不断强化外宣工作。2023年宣传报道省级媒体81篇、市级媒体10篇、县级媒体12篇;拍摄制作视频24个,被县级以上媒体采纳9个。

   三是落实《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科学评价实施方案》,完善《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朵唯杯”篮球联赛等7类活动,积极参加首届长江首城中小学体育艺术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是防风险保安全,抓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制度,要求管理干部联系班级宿舍,开展了十一类七型学生的摸排工作,18名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学生。

    3.推进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年组织集中学习24次、支部书记及支委委员讲党课12次、作专题学习辅导6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8次、重温入党誓词4次、专题讲座2次。

   二是深入推进学校“党建+”工程,强化党的领导力:总支委员会由一名书记、一名副书记(校长兼任)和五名委员组成,目前党总支共有四个支部63名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入党申请人。按照“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党支部领导的专业部主任负责制。目前党政班子团结、凝聚力强,工作推进有力。

    4.落实责任方面

   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增强廉政意识。通过开展《守护“净土”》警示教育、学习《蝇贪》警示录书籍、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

   二是全面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中。规范学校公众号管理,严格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发布文章84篇。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 次,开展分析研判4次。

   三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内容包括:师德师风专题教育5次、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开展“榜样就在身边优秀教师说自己”活动6次、遴选师德师风监督员18名等。

     (二)质量保障措施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管理规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做到依法治校。学校大力推行以敬业、诚信、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形成了目标、管理、考核、奖励的良性循环和竞争氛围,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和谐健康发展。

1.规范管理情况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各处室各类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常规考核机制,坚持督查,坚持表扬与通报结合,保障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学习氛围。严把教职工聘用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1)教学管理

   为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教学处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教学常规检查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抽测方案》《教师行为规范培训实施办法》《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听课评课暂行规定》《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制度》《关于教师临时调课的规定》《教师监考守则》《学生考试规则》《学生考试违规处理暂行办法》《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形成常规教学行为的良性循环。

    学校在开设新专业、增强学校专业活力的同时,不断强化原有专业的建设,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严格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系列化。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教学实施性计划,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体备课,积极改进教学方式,特别是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出率达55.5%,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良好。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定期开展教研组教学常规自查、互查和巡查,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教研组间周进行作业检查和备课检查,对优秀教师进行通报表扬,对不合格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不定期进行专项教学抽查,抽查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堂纪律、安全管理、实训指导等情况。

   学校组织所有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每一位新教师执教一堂亮相课和汇报课。在教研组长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新教师们取得较大进步,教师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掌握上课的基本技能,学会和学生沟通的技巧,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完成上一个教师三年成长计划的基础上,从本学年起,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比武与文化课教师的教学考核外,把读书活动、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师生同考、教育科研等纳入培训内容,以此提升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财务管理

   一是严格财经纪律,确保收支规范。学校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项目严格执行上级核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 所有收入均按规定及时足额纳入单位正式账簿统一核算,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经费支出在严格控制支出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制定的审批程序逐一审批后方可实施。

   二是加强资产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在完善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物品采购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的基础上, 学校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做到 "不打埋伏、不留死角" ,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日常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严格、管理到位,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监督机制,确保财务公开。在完善内控制度和建立财务监督机制的同时,严格经费管理,努力抓好财务公开,使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不断加大, 为学校推进依法治校和形成公平正义的工作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本年度学校共得到中央拨款资金403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和学校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3)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坚持“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员工”的原则,奉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理念。一是严格采购制度,主张厉行节约。办公物资的采购本着 “既满足需要又注重节俭” 的原则, 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三统一”采购制度,实现开源节流。二是随时检查维修,做好后勤服务。随时对教室内的玻璃、门窗以及宿舍的水电等进行检查和维修, 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确保师生正常工作和学习。三是加强考核管理,倡导爱护公物。坚持《班级财产考核制度》,做到奖优罚劣;制定《宿舍财产管理条理》,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意识。四是改善办公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根据所需,安装空调、电扇、饮水等设施,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根据时令特点,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安全管理

   学校坚持以“抓安全细节管理,促学校和谐发展”的安全管理宗旨,扎实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亮点纷呈。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全面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校园安全网格小组、疫情防控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组、护学岗、值周组等安全工作组织,聘请了法治副校长、卫生副校长、法律顾问,形成了人人参与,学校和社会共同配合,警校共建的良好格局。二是制度体系完善。安全办公室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逐步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落实有效。三是创新安全教育。通过各类安全专项教育、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平台学习,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N个一”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演讲、黑板报制作、手抄报制作、牵手家长同学习、社区宣讲、基地参观等活动中加深感悟,内化收获;通过各类应急演练的开展,强化学生防范意识,提升学生防范能力。四是无间隙安全管理。我校坚持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长期坚持值班值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执行食堂日查制度、值周制度、护学岗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制度、门岗核实来访人员访问对象及登记制度,让安全事故无缝可钻。五是整治周边环境。学校和驻地社区配合、与各执法部门协作,定期对校园周边不法商贩、无营运资质车辆、网吧等进行整顿规范,净化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社会育人氛围。六是彰显安全绩效。通过群策群力、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学校的安全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学生自护能力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安全工作天天抓,安全警钟时时鸣,安全责任人人当”这一意识逐步强化,并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九、取得成绩

     本年度学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四川省绿色学校、县督导评估一等奖、县高考质量特别贡献奖、市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称号。省级重点课题子课题《质量监测》英语、汽修、机械三个子课题顺利结题;省级课题子课题《劳动教育》成果顺利结题;在研省级课题3项(其中新立项1项)。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人次,三等奖4人次;2023年宜宾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市级二等奖7人次,市级三等奖11人次,县级一等奖30人次,县级二等奖42人次,县级三等奖65人次;其余项目如论文、案例、信息化素养提升活动等获市级奖励37人次,县级奖励50余人次。市级一等奖1人次,市级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6人次,县级一等奖10人次,县级二等奖8人次,县级三等奖17人次。

    十、面临挑战和解决措施

   (一)面临挑战

     挑战1:办学条件薄弱,学校运行极为困难。现有校园规模过于狭小,教室、寝室、食堂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发展需求。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符江校区大课间都不能开展,只能分专业部进行晚跑,怀远校区和文江镇中心校共用校园,从2017年起学生一直没有开展大课间和升旗仪式等活动。此外一些专业设备设施陈旧,数量相对较少,工位不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训的需求。

     挑战2:2023年秋期新增4个职普融通班,在师资方面紧缺,特别是普高的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以上学科均由学校专业课教师转型任教,教学水平难以达到要求。学生入学人数激增,造成教师缺口较大,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紧缺。按现有在校生数计算,目前学校仍缺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主要体现在相关专业课教师。

    挑战3:“三名”工程申报与重点专业建设不达标,学校获得的中央专项资金会越来越少,制约学校发展。

    挑战4:不得申报新专业,限制招生和在校生规模,直至调整、撤并学校。

   (二)解决措施

     措施:积极向县委政府和教体局汇报,争取尽快补充教师,建设一支数量齐备、作风务实、纪律严明、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快新校区迁建工作。县委政府加快推进高县职校扩建或新建力度,补齐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短板,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高县职校目前面临的各类问题,实现高县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十一、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内部管理

     继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以制度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招生工作

     提前谋划招生工作,圆满完成招生任务。加大招生工作力度,稳定学校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切实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合理安排学生实习。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切实培养实用型产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工作,努力增加学生就业的优岗比例。

   (四)基建工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协助县相关部门开展新校区扩建工作。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2024年1月6日

 

-17

-18

-19

-20

-21

-22

高县职校产教融合案例

    宜宾市高县,“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以 “石门关”“南丝绸之路”,闻名遐迩。但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却寥寥无几,如何依托产业优势有效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阻碍高县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学校结合县域实情与学校实际,借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办学模式,借助东西部协作项目,于2017年与上海文峰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组织有意愿到上海文峰集团参加岗位实习或就业的学生组建“文峰订单班”,前两年在校学习,再到文峰总部参加1—3个月的岗前集训,考核过关后由文峰集团安排学生实习或就业。

    六年来,已有400余名学生,通过该项目到文峰集团参加岗位实习或就业。就业学生薪资待遇保持在每月6000元以上。高县职校和文峰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正是东西协作大背景下,扶贫协作项目办成的一件民生实事,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校企合作方面有以下经验:

    一是企业为学生提供资助,由文峰集团免学费提供培训。二是共同开展教学管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由高县职校制定教学计划完成,专业技能课、实训课由文峰集团、高县职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三是由企业建设实训基地。由文峰集团全额投资,按照教学要求,在高县职校建设美发实训基地、美容实训基地。四是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就业。学生高中阶段毕业后,由文峰集团负责安排及管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