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民中是贵阳市民族中学的简称,学校成立的时间是公元一九八零年,属于公办制的高中学校,至今为止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贵阳市民族中学(GuiYang Nationai Niddle School)位于贵阳市花溪大道南段,湿地公园花溪十里河滩中段,是一所国有公办、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贵阳市的一所市属民族中学,是一所全国示范性民族高中,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贵阳市民族中学教学条件:
截至2015年12月,该校总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有38个教学班,学生近2024人。
其中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个少数民族学生共 800余人。
贵阳市民族中学教师资源:
贵阳市民族中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
高级教师69人,中级教师44人,高、中级教师占高中教师总数的73%。省市级骨干教师15人,硕士研究生12人,在读研究生10人。
学校特色教学;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进程中,把贵州定位为建设民族风情与旅游大省,更加显示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我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校将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收到很好的效果。
(1)开设“民知课”。民知校本课的编写已成雏形并定稿,2003年初印刷并使用。建立“民族教育专题网站”,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知识的教育资源。
(2)狠抓民族体育课。开设了蹴球、打陀螺和珍珠球等体育运动项目。2002年5月首次组团参加贵阳市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一举成功,获得十个大奖。
(3)丰富民族艺术活动。芦笙队、民族歌舞队、鼓号队的训练和表演独具特色,成为为数不多的市教育局挂牌的“贵阳市学生艺术团”。参加了以下大型活动:
成功地组织了2002年4月9日和5月1日的全省寄宿制现场会和省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的迎宾仪式。
“四月八”游演获好评。
“民族团结杯知识”竞赛获二等奖。
“一节两会”游演获得奖。
2002年9月30日下午,老挝民主共和国教育部长、民教司司长、联合国官司员等一行五人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访问民族中学。客人们先后参观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浓郁民族风味的体育课及民族文艺表演,并连连点头称赞。
贵阳市民族中学荣誉:
“贵阳市学生艺术团”
“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基地”
“贵州省校园网络新天地”
“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精品示范校”
“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12年,贵阳市民族中学总务处荣获贵阳市“工人先锋号”
学校发展简史:
1978年—1980年,建立花溪民族学校。
1996年,原国家外经贸部龙永图副部长视察贵阳市民族中学,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引进日本1.15亿日元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援助,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办学条件和办学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改名为贵阳市花溪民族中学。
2000年,更名为贵阳市民族中学。
2008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贵阳市民族中学申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划拨经费1.458亿元陆续投入学校改扩建工程,为贵阳市民族中学。
2010年贵阳市民族中学成功承办了贵州省第四届民族高中校长论坛,以自己的办学成就在省内外民族中学中享有盛誉。
2010年6月成功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上层次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