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有偿护理必须按照卫生部、卫健委、医政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相关条文执行开展相应的护理项目,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体表体重基础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监测或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加强输液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开展危重症生命体征监测、标本采集、体重营养定期采集分析,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用药和安全等问题。如心肌梗塞病人可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思想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自我认识和理解程度;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
编辑
病人卫生护理
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照顾和帮助。病人卫生护理的目的为:①清除坏死组织、微生物、分泌物和其他污垢。②刺激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使病人感到舒适,帮助恢复精力。③改变病人的病容,消除不良气味。④预防褥疮和交叉感染。⑤便于观察病情。
不同部位的护理包括以下几种。
口腔护理:口腔内温暖潮湿,又有食物残渣,是最有利于细菌繁殖的场所。病人早晚必须刷牙,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为重要。有活动假牙者应先洗手取下假牙,用冷水冲洗刷净,漱口后再戴上。
1. 特别护理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器官移植等。
女性护理:
①专人24小时严密观察病情。
②制定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③备好急救用品。
④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2 一级护理病人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如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等。
①15~30分钟巡视一次病人,观察病情。
②制定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地填写特护记录单。
③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3 二级护理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等。
①1~2小时巡视一次病人。
②按常规护理。
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心理帮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4 三级护理病人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等。
①每日巡视两次。
②按常规护理。
③给予健康指导,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发热
发热是儿童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的正常体温在一昼夜间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波动的范围不会超过1度。
正常体温肛门温度36.9-37.5度,腋温 36-37度,舌下温度较肛门温度低0.3-0.5度,一般认为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度以上,则认为是“发热”。
发热的分度:低热——37.5到38度,中度发热——38.1到38.9度,高热——39度以上。
病因
1.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原虫、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
2.非感染性:恶性肿瘤、白血病、结缔组织疾病。
护理要点:
1.体温在38。9℃以下,物理降温。 冷湿敷、温水洗澡、擦浴。
2.体温在39 ℃以上,药物降温。
3.卧床休息多饮水。
4.注意孩子精神状态和病情变化。
惊厥
常常是突然发生,发作时两眼凝视,口吐泡沫,四肢抽动,甚至大小便失禁。
护理要点:1.让患儿马上躺平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窒息;2.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人口腔内的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呕吐
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首先须注意:
(1)呕吐物的性状与颜色:呕吐物是否有酸臭等异味,有否含有咖啡色样的物体。
(2)呕吐的同时是否伴腹泻、腹痛。
(3)呕吐的同时是否有咳嗽、流涕、气急等。
(4)呕吐的同时是否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头痛等。
护理要点:(1)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如睡觉时呕吐,马上给予侧卧位)(2)呕吐时仅有少量咳嗽或无其他症状时,吐后小儿精神状态良好,继续观察。(3)如呕吐呈喷射状并伴发热、精神萎、腹痛加剧等症状,应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