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8教育网首页

学校信息

所在地区:贵州/遵义市

会员级别:学校用户

我的勋章: [学校档案]

在线客服:

学校名片

正安县技工学校

【温馨提示】来电请说明在028教育网看到我们的,谢谢
更多学校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
新闻中心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
发布时间:2020-02-24        浏览次数:11594        返回列表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词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社会的动荡,生活的骤变使她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创作的词境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前后两个时期词创作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美好的,闺房秀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的婚姻爱情是她主要的生活理想,同时她也常常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此时心境美好,创作的词境也是美好的。她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如《如梦令》两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光留恋的思想感情。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婉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创设了美好的词境,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由过去的甜蜜宁静的贵妇人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漂泊流离,受尽劫难,这使得词人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词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词的内容上有了比前期更为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表现的思想性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风格上也与前期迥异,变缠绵清丽为沉郁凝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顾国之思,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由此可见,李清照词创作的词境变化与心境变化是相统一的。心境发生了变化,词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我们还可以从词人南渡前与南渡后的词的对比阅读中,更清楚的进行了解。如南渡前词人在《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里给我们描绘了在月满西楼的情景中,接到鸿雁传来的丈夫的书信,那该是多么美好啊!可在《声声慢》中,雁还是那群雁,人却有了另一种心境,“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此时看到那旧时曾给丈夫传递锦书的鸿雁,引起了词人的伤心。往日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

同是描写黄色的菊花,南渡前在《醉花阴》中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丈夫离别,使她忧愁得比黄花还瘦,还有比这更深的恋情吗?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出词人孤芳自赏的矜持和洒脱,这是别一种美的情趣。而南渡后的《声声慢》中的菊花却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时的菊花已是零落堆积,无人堪摘了。从前见菊花,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再如,南渡前,词人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写道:“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这是词人与丈夫分别后,思念丈夫,终日依窗凝眸远望的情景,而《声声慢》里却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里没有了光明,没有了希望,有的只是难得的孤寂和哀伤,表现了这位老妇人痛苦难耐的心情。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深刻意识到,生活环境的变化使词人的心境和词境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也充分认识了李清照的词在表现情感时的独到之处,极其注意与诗歌不同的那种细腻深婉;极其注意词的特殊的语言技巧。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语言的清新素雅,表现了一种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加上她的出众的才华与文化素养,以及复杂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复杂的情感,使得她的词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回到顶部